问题一
表面现象:木地板板面局部向上拱起,或某几块木地板向上拱起。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经常开窗通风;并按规定预留构造伸缝、分段缝和调整相邻板块间预留伸缝。
解决方案:不影响使用功能时,可待较长时间,等木地板的含水率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相平衡后,视情况采取拆、重铺方案;或者全部拆开重铺,调整分段缝和相邻板块预留伸缝。
问题二
表面现象:木地板漆面出现细小裂纹,严重者造成漆膜剥离。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选择质量好的生产企业的木地板,其漆膜的附着力、弹性、耐磨性均能得到到保证。
解决方案:少量漆膜开裂,可进行补漆修复。如开裂面积较大,可磨平后重新油漆。如单块木地板漆膜裂较长,可单块更换木地板。
问题三
表现现象:木地板铺装后,走路时发生咯吱咯吱的摩擦响声,或发生单声的挤压爆裂声等。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解决方案:施工条件和隐蔽工程要加强验收,保证混凝土基层的平整度和防潮隔离层的完好;如仅发生过度潮湿或过度干燥气候时,待气候正常时观察。如无明显声响,则不必修整。
问题四
表面现象:木地板横向两边向上翘起,似瓦片状。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混凝土基层须达到含水率要求后方能施工,含水率超标时必须铺装防潮隔离层,防潮隔离层应做到整体密封,并采取防水防潮隔离阻断措施。
解决方案:拆下房间四周木地板让其散潮,可部分缓解变形,对变形严重的木地板予以更换;若木地板变形面积较大,可拆下所铺装木地板,待混凝土基层,干燥后重新铺装。对原有可用木地板重新铺装,影响使用的木地板予以更换。
问题五
表面现象:安装一段时间后,木地板榫槽间出现离缝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选择稳定性较好的木地板材料和含水率控制在适合当地的平衡含水率要求;木地板相邻板块伸缝间计算并掌握施工时气候条件,适当予留或不留伸缝;防太阳曝晒,不宜长期关闭门窗不通风,或局部集中吹风。
解决方案:等待一段时间,等木地板的含水率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相平衡后,单块更换,或者全部拆开重铺,按要求设置相邻板块伸缝。
地板九大铺贴要点
1、地板应在施工后期铺设,不得交叉施工。铺设后应尽快打磨和涂装。以免弄脏地板或使受潮变形。
2、地板铺设前宜拆包堆放在铺设现场1~2天,使其适应环境,以免铺设后出现胀缩变形。
3、铺设应做好防潮措施,尤其是底层等较潮湿的场合。防潮措施有涂防潮漆、铺防潮膜、使用铺垫宝等等。
4、地板不宜铺得太紧,四周应留足够的伸缩缝(0.5~1.2厘米),且不宜超宽铺设,如遇较宽的场合应分隔切断,再压铜条过渡。
5、地板和厅、卫生间、厨房间等石质地面交接处应有彻底的隔离防潮措施。
6、地板色差不可避免,如对色差有较高要求,可预先分拣,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以减少视觉上的突变感。
7、使用中忌用水冲洗,避免长时间的日晒、空调连续直吹,窗口处防止雨林、避免硬物撞摩擦。为保护地板,在漆面上可以打蜡(从保护地板的角度看,打蜡比涂漆效果更好)。



